2025年9月25日,巴黎轻罪法院外,秋雨打湿了石阶,70岁的前法国总统尼古拉斯·萨科齐在妻子卡拉·布鲁尼的搀扶下停下脚步。他刚刚听完法官宣读的判决:因在2007年总统竞选期间收受来自利比亚的非法资金,构成刑事共谋安信策略,被判处五年监禁,并需立即入狱执行。
这是萨科齐三年来的第三次司法重判,而这一次,公众的关注点却不仅仅集中在庭审过程上。人们更为好奇的是,这位曾主导利比亚军事干预,间接导致近50万人死亡的决策者,为什么因为接受资金问题而被定罪,而战争带来的灾难却没有人追责。
2013年,卡扎菲的儿子赛义夫公开指控,称萨科齐的竞选团队在2007年收取了利比亚方面5000万欧元资金,这笔款项通过瑞士银行账户由利比亚情报部门秘密转移。随着调查的深入,11名涉案人员相继被捕,其中包括三名前内阁部长。关键证人前预算部长弗朗索瓦·巴鲁安的证词曝光,他承认曾帮助伪造资金流向的凭证,试图将利比亚的资金伪装成法国企业家的合法捐款。
展开剩余86%尽管萨科齐始终坚称自己遭遇的是“政治迫害”,巴黎法庭经过三个月的庭审后仍认为他的行为严重威胁了民主选举的根基,决定对其严惩。
然而,这并非萨科齐第一次面临司法困境。2021年,他因试图贿赂法官获取案件信息被判处一年监禁,并通过电子镣铐居家服刑;2024年,他又因2012年竞选超支4270万欧元被判一年缓刑。三次判决累计刑期已达到七年,但真正让萨科齐身陷舆论漩涡的,依然是他2011年主导的利比亚战争。这场战争与他此次因非法资金被判刑之间,形成了一个讽刺性的闭环——依靠利比亚资金走上总统宝座,却最终用军事手段推翻了曾资助他的卡扎菲政权。
回到2011年,利比亚局势成为萨科齐政治野心的试验场。当年1月,萨科齐还在外交使节的新年招待会上强调法国应遵循“不干涉”政策,时任外长朱佩也公开表示反对在联合国框架之外进行军事行动,但两个月后局势急转直下。
3月10日,在哲学家贝纳尔-亨利·莱维的牵线下,萨科齐在爱丽舍宫秘密接见了利比亚反对派“全国委员会”的代表,并单方面承认该委员会为“唯一合法对话者”。这一决定不仅令德国总理默克尔愤怒,使德国在安理会投票时弃权,还让外交部长朱佩措手不及,事后才得知这一国家重大外交决策。
然而,军事干预的推进充满了仓促与矛盾。萨科齐急于通过塑造“危机总统”的形象来挽救低迷的民调,为2012年连任铺路,同时还觊觎利比亚丰富的石油资源——这个非洲石油储量最多的国家,85%的石油出口到欧洲,且油质优良、开采成本低廉,法国石油企业在此拥有数十亿美元的投资。
在萨科齐的推动下,联合国安理会通过了1973号决议,授权对利比亚进行“保护平民”的军事行动。3月19日,法国的“阵风”战斗机率先对利比亚政府军发动空袭,成为北约军事行动的先锋。
讽刺的是,四年前的2007年,萨科齐还在爱丽舍宫为到访的卡扎菲铺开红毯,并允许其在宫殿附近搭建贝都因人帐篷。当时,利比亚采购“阵风”战斗机的议题曾多次被提及。
这场由法国主导的军事干预,很快暴露出财政困境。法国军方原本预计行动将在“几周内结束”,却忽视了自身财政紧张的现实。2011年,法国“海外行动额外开销”的预算仅为6.3亿欧元,而已经在阿富汗驻军的法国,每天的花费高达130万欧元。加上“戴高乐号”航母的每日运维成本为100万欧元,“阵风”战斗机每小时飞行成本超过3万欧元,导致军费迅速失控。
更尴尬的是,萨科齐在美国总统奥巴马的压力下,不得不将指挥权移交给北约,并且承诺向利比亚反对派提供的“大使”身份也缩水为“代表”。法国国防部长隆盖还推翻了外长朱佩的表态,明确表示不会向反对派提供武器,避免违反安理会决议。
战争的结束并未带来和平,反而让利比亚陷入了深刻的危机。2011年10月20日,卡扎菲在锡尔特被反对派抓获并身亡,萨科齐发表声明称“利比亚人民获得了解放”,却未预见到接下来的灾难。
卡扎菲政权倒台后,国家机构随之崩塌,部落武装和政治派系为争夺地盘爆发全面内战。2014年至2020年间,战火几乎烧遍全国,中央政府失去了对大部分领土的实际控制,东部地区形成了独立政权,南部则被圣战组织占据,成为萨赫勒地区恐怖主义的温床。
至2025年,利比亚的相关死亡人数已接近50万,战争造成的损失让国家陷入深重的贫困与混乱。
更具讽刺意味的是,法国情报部门被曝可能在卡扎菲之死中扮演了角色,目的是掩盖萨科齐团队与利比亚政权之间的资金往来。虽然这一传闻尚未得到证实,但它使得这场军事干预的正当性彻底崩塌。
萨科齐因竞选资金舞弊被判刑五年监禁,但利比亚近50万人的死亡和一个国家的彻底崩溃,因“国家行为豁免”和“缺乏直接证据”未能纳入司法审理的范畴。法国国内对此判决意见分歧:支持者认为,判决对一位70岁老人的处罚过于严苛,毕竟他曾通过电子镣铐服刑;而批评者则指出,司法系统忽视了更为核心的战争责任,正如《世界报》所评论的那样,“惩罚了资金问题,却忽视了资金背后带来的血案”。
在利比亚,过渡政府发言人表示,“这一判决无法弥补12年来的苦难”。当一些难民在突尼斯边境的难民营得知消息时,只是沉默地收起了手中的旧照片。
萨科齐被判刑后,在法院外宣称“会抬头挺胸走进监狱”,并表示将上诉,称判决存在程序上的瑕疵。但无论司法程序如何推进,利比亚的废墟始终难以重建。
当萨科齐开始服刑时,利比亚的战火依然在零星燃烧。近50万人的生命与五年监禁之间的巨大差距,成为国际社会审视权力与正义的一面镜子。
发布于:天津市东南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