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0日财惠赚,美国俄克拉荷马州一名驯兽师在表演时遭老虎袭击身亡,而他的妻子和女儿亲眼目睹了这恐怖一幕,表演台上的温馨互动瞬间变成血腥噩梦。
最令人震惊的是,发动攻击的老虎从幼崽时期就由这名驯兽师饲养。
根据多家媒体报道,当时驯兽师正在与一只自幼饲养的老虎进行表演,却在毫无预兆的情况下遭到猛兽突袭。老虎直接咬住了驯兽师的颈部和肩膀,这些要害部位遭受重创导致其几乎当场死亡。
袭击发生后,驯兽师的妻子表现出惊人的勇气,她趁老虎松口之际冲进笼内,成功将这只猛兽赶进另一个笼子。
这名37岁的驯兽师名为瑞恩·伊斯利(Ryan Easley),是当地“咆哮松虎类保护区”的园主。 警方透露,除了上帝,没有人知道老虎为何会突然攻击它从小养大的驯养员。
其实,驯兽师这一职业远非我们表面上看到的那么光鲜。瑞恩·伊斯利名下共拥有10只老虎,这对于任何驯养员来说都是巨大的安全挑战。
(图源网络)财惠赚财惠赚
动物保护组织“世界人道协会”将此事件定性为一场“本可避免的悲剧”。他们指出,任何将大型猫科动物用于娱乐表演的行为,都存在巨大的风险和残酷性。
驯养与驯化存在本质区别。
驯化是经过成千上万年,人类一代一代刻意筛选温顺的个体,从基因层面改变整个物种。
而驯养只针对个体,简单点说就是把一头野性十足的野兽从幼崽时期开始饲养和训练。
猛兽的基因硬件从未改变。即使从小由人类养大,老虎的尖牙、利爪、几百公斤的拍击力以及锁喉的杀戮本能,始终刻在它的DNA里。
(图源网络)
这一悲剧也引发了人们的思考:为什么自幼养大的老虎会攻击最亲近的饲养者?
动物行为学家指出,猛兽可能会对饲养者产生熟悉感和依赖性,但这与真正的信任存在本质区别。这种熟悉感更像是一种“目前你不在我的食谱上,且你能提供好处”的临时协议。 而这份协议随时可能因为各种原因被单方面撕毁。
(图源网络)
人们猜测引发猛兽攻击的因素可能包括:
环境压力:表演现场的灯光、噪音可能刺激老虎
生理状态:发情期、饥饿或身体不适可能导致情绪不稳定
意外惊吓:某个突然的动作或声音可能触发攻击本能
等级挑战:成年猛兽可能试图确立支配地位
(图源网络)
“当你忘记它是一头野兽的那一刻,就是最危险的时刻。”
这不是第一起猛兽袭击驯养员的悲剧,恐怕也不会是最后一起。类似事件在全球范围内时有发生,每一次都在提醒我们野生动物驯养的风险性。这些悲剧表明:即使有多年经验的专业人员,也难以完全预测和控制野生动物的行为。
真正的动物保护应尊重其天性,而非强迫它们进行违反本能的表演。
随着动保意识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质疑动物尤其是猛兽表演的存在价值。就拿老虎举例,老虎在野外可以活到10-15年,而在圈养环境下,它们的寿命有时甚至更短。
也许真正的保护不是将它们关在笼中训练财惠赚,而是让它们在更接近自然的环境中有尊严地生活。
东南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